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袁仁光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主要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约束;
发展与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所需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和谐发展运行机制,使高等职业教育永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

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应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源源不断地培养能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我国现阶段这两类人才供需不平衡,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来看,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等职业教育需求。还可以科学引导人民消费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将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

职业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可以直接制约和有效提高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十分重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可以直接在生产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转化为产品。

2。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仍不理想,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1)定位有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调整转型期,吸纳劳动力整体能力不强。在一些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较高的蓝领工人的工资高于硕士甚至博士,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区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但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办学存在一定盲目性,市场化理念和效果不明显。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尚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优缺点,极大地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地方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态度有些消极

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支持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舆论、高职生源、办学过程中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对发展繁荣地区经济、提高地区劳动者整体素质具有重大影响。但政府部门普遍倾向于根据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周边环境来限制高职教育的生源和专业。

(3)高等职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1。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其他类型院校转型而来。教师主要是原学校教师,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许多教师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缺乏一些能够真正指导学生实践的实践型教师。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已经过时了。实训名额严重不足。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专业过于狭窄,难以跟上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三是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在原有本科课程的基础上稍加调整,没有专门的教材。有的教师采用一套教案对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进行教学,但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职业院校需要更好的实习和实训条件,但现有学校在这方面普遍条件不理想。

3。与行业、企业缺乏沟通,没有形成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

当前,职业教育的经济社会功能相对薄弱,高职院校缺乏与企业、社会广泛、有效、密切的合作。重学轻产的做法与高职院校必须走的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不相符。封闭的办学体制使得产教校企合作无法取得实质性成果,人才培养与人才利用严重脱节。

3。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教育理念,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高职院校是高中毕业生努力升入普通本科、普通专科失败后的无奈选择。因此,有必要统一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对此,要利用新闻舆论的宣传、政府制定的政策引导和学校的改革创新打造特色,用事实改变人们的偏见,更新高职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发展高职特色,把创建品牌专业作为当前和未来高职教育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根据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定位,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管理培养高层次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二)创新办学形式,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只有按照产业化运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有活力。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市场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作为企业运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社会进行交流,从而实现教育劳动的价值,获得维持学校发展的资金。

1。形成国家主导办学、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格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完全由政府包办,但应鼓励企业、行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办学。公司最了解行业的经济发展和趋势,能够提供最有效的实习和培训场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公司动态,亲身体验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同时,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必须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我们自己办学,不能满足按需培养人才的要求。要从企业引进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来授课,向学生传授生产第一线的最新技术、最新动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2。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中外联合办学之路。

产学研一体化是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高等职业教育直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应邀请企业领导参加学校董事会,讨论办学规划,开展合作办学,有利于人才培养,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通过联合办学,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开展国际交流,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

3。教学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素质。

高职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因此,高职教育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不仅是理论性的,而且是技能性的,即既具有教学岗位又具有工程技术职称的“双师型”人才。

4。加强实训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具备更好的实习和实训条件。因此,实训场地建设应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改造现有条件。二是实现资源共享。总体而言,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高校之间的碎片化,导致教育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考虑培训场馆建设,减少重复投资,实现资源共享。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